經濟日報 –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上午7:00

【經濟日報專訊】又到大學生搵工季節,但80後的面試英語卻「嚇壞人」,有大學生以「My Name is......」作自我介紹,其後口啞啞沒下文。有英語培訓中心指,有8成接受會話及聆聽英語測試的上班族的英語水平,只達中一、二程度,有碩士生甚至未達TOEFL水平。

有人事顧問稱,有身經百戰的管理層求職,英文語法同樣錯漏百出。

英語熟練度 港排12遜大馬

英孚教育(EF)早前調查了44個非英語為母語地區的「英語熟練度」,結果本港排名12,落後排第9的馬來西亞(註︰調查未包括新加坡)。

英語培訓中心Prime English學術總監Wennita Fong表示,學員在參加課程前須接受英語聆聽測試,內容與職場用語、電話交談相關,程度與TOEFL相近,以50分為合格,但有4成大學生測試並不合格,當中包括碩士生,令人大跌眼鏡。

細妹說成「small sister」

她說,剛有大學生在英語面試環節中,介紹自己家庭成員,但將「細妹」說成「small sister」。另有人問對方能否按時完成工作,說成:「you can唔can?」。

她認為,近年大學生的英語書寫能力有下降趨勢,可能與年輕人多以網絡溝通,彼此不再太注重文法有關。

Englishtown大中華區總裁張志深表示,本港上班族的英文水平不進反退,在報讀機構課程前,會被安排進行英文水平測試,發現8成上班族聽、講能力,僅中一、二程度。

從事大專及成人英語教育多年的何佩玲表示,上班族英文欠佳,會阻礙事業發展。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出,70、80後英文程度很一般,不少大學生的英文程度低過中七生。她曾以英文問求職的大學生「Career planning」,但對方即時口窒窒,不知有關英文意思。

見工高層 I have變I has

英文差並不限於大學生,管理層見工的英文同樣錯漏百出,語法尤其嚇怕人。周指,有人將「I have」說成「I has」,或將「watch movies」說成「see films」;但她強調,如錯誤不影響溝通,亦不至於阻礙仕途發展。

上班族想減少出醜機會,可留意香港電台新一輯《反斗英語》,由今日起逢周三晚上7時於無綫翡翠台播映。

 

meimei :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ny enquiries."不是冗贅,只係formal English,吾係錯誤!賣英文courses的廢商人係大做文章,不過真係要留意吓,吾只英文,中文都有好多笑料!

Lap Shu : 平日用詞其實用 little sister 多過用 younger sister

Matt Luk :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ny enquiries.

書信同EMAIL.用呢句我唔覺有咩問題
就算依家好多書籍同科本都係咁教

Joe : see movie沒有錯~
話錯的人,只是少睇英文教本~
see TV就視乎情況啦~如果你只係睇到有部電視~咁都唔叫錯~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教授論經濟 蘇偉文

經濟故事引人入勝

相信每位讀者小時候都會聽過童話故事,每個寓言故事都會有其含義,例如告誡人們不要貪心,又或是勸告人們要誠實,總之就是藉著故事說道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是,那麼為何我們不直接的將道理說出來,而要靠說故事傳道?

現在我們知道人其實是很喜歡聽故事的,因為人性好奇,所以若果能將人的注意力集中,一個動聽的故事就可以將訊息利用軟性的方式傳達,從而做到說服聽眾的目的,這從電視廣告的故事鋪排可見一斑。

而一個相關的有趣現象,就是人每每喜歡聽別人對事件的分析,原因也是和喜歡聽故事一樣,而經濟現象和分析也一樣,所以一個經濟現象若是被不同的人用同一樣的論據來分析,一個經濟故事便會產生,假如這個故事多加一些肥皂劇的原素,這個經濟故事便會更動聽。

例如人們常說香港地少人多,樓價自是居高不下,這是一個我們常常被灌輸的觀點,但事實又是否這樣?香港其實土地並不算少,只是香港現時有四分之三的土地是被界定為郊野地區,而我們又只將全香港的房地產需求(包括居住、商業用途)集中在四分之一的市區土地上,市區房地產價格自是昂貴,但一味歸咎地少人多並不正確。除了上述的市區和郊野土地的界定外,原來以人均土地來計算,香港其實比澳門和新加坡寬敞。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澳門的人口密度原來是世界之最,達每平方公里18,568人;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7,022;香港的人口密度「只」是每平方公里6,480人,但新加坡和澳門的居住空間比香港好,尤其是澳門的人口數字之高,更令人對香港「地少人多」之說感到疑惑,澳門人口密度竟然差不多是香港的三倍,若果香港要蓋摩天大樓來應付人口的需求,為何澳門又沒有那樣的需要?可見只要土地規劃得合適,有限土地並不代表要犧牲人們的居住條件,我們時常提到的地少人多,很可能只是一個動聽的經濟故事。

蘇偉文

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06:00

【經濟日報專訊】黑暗中,人性的光輝更為耀目。一對港人情侶上月在日本旅遊時遇上大地震,生死一瞬間,獲行動不便的日本婆婆死命扯著衣領、帶領逃難;人人面臨斷糧時,又獲陌生日本人送上芝士餅充飢。

死裏逃生,兩人返港後活出了新的生命,有如泉湧的助人熱情:「香港人多一點幫人的動力,會開心好多!」

火車站遇地震 2人嚇呆

KK(陳國健)和Cathy(伍慕儀)上月初到日本東北旅行,豈料第5天,身處盛岡火車(JR)站準備踏進扶手電梯時,遇上3.11大地震,2人登時嚇呆。「就在我們猶豫的1秒間,一位60、70歲、自己也走不穩要JR職員扶持的婆婆,扯著我的衣服,要我一起逃走!」Cathy憶述。

他們即時棄掉行李逃命:「扶手電梯狂搖,連裏面的零件都看得見,但那刻只知道要跑。」僥倖逃到站外,Cathy定睛望一望那位婆婆:「原來她嚇得哭了出來!」

生死一剎過去,市內一片死寂,水、電全停止供應,他們在唯一仍營業的便利店買了點糧食後,到酒店投宿,並在大堂用電話和手提電腦上網,向家人報平安。此時一位日本男士搭訕,他叫今岡,遊歷時遇上地震,見這對小情人是外地人,就主動上前幫忙,其後更將買給家人當手信的芝士餅,送給他們「醫肚」。

「餘震不斷 感覺死亡很近」

二人和今岡寒暄了一會,回到14樓漆黑的房間,度過了難捱的一夜:「餘震不斷,我們雙手緊扣躺在床上,整夜睡不著,感覺死亡很接近。」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他們再獲今岡先生指點,前往已變成收容所的圖書館,取即食飯吃。

那天,連便利店也關了門,2人到了擠滿災民的收容所,餓得發慌,拿了飯就往口裏塞:「為何這麼硬?」Cathy細看包裝,才知要用水浸數分鐘才可食用;飯冷冰冰的,卻成了他們其後5餐的維生食糧。

當地災情愈來愈嚴峻,福島洩漏輻射,KK決心駕車逃離日本東北;但胞姐擔心在網上勸阻,「我說不想死在這裏,家姐一看,嚇得擁著丈夫哭!」最終他們找到JR的緊急接駁巴士,坐車返秋田,再輾轉於羽田機場登機返港。

多一點幫人 大家開心好多

死裏逃生,翌日KK相約為他失眠幾晚的胞姐用膳,KK說:「我們一見面,立刻擁抱。」歷劫後的他,更珍惜擁有的一切,卻一口氣將3,000元、相等於5日兼職駕駛的士賺回來的辛苦錢,捐給日本賑災。

這位的士司機也今非昔比,他指:「現在見到坐輪椅的人,會衝前扶他們上車,那熱心簡直在裏面湧出來……香港人說得難聽點,會比較自私;其實,多一點幫人的動力,大家就會開心好多!」

日本地震後,收容所免費派發用水浸數分鐘即可食用的「安心米」,但當時沒熱水,災民只可吃冷飯。(受訪者提供圖片)
  

陳國健(左)及女友伍慕儀(右),於日本地震後在本港網上討論區求救,有網友代為繙譯當地交通資訊,協助逃走。(陳偉能攝)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福島核電站釋放的輻射,隨風擴散到中國沿岸,正由北面的黑龍江、江蘇、上海南下,廣東昨日已測得微量放射性碘-131,初步確認來自福島核電站,本港天文台預測一股氣團正由中國東北向南移動,預料後日上午抵港,不排除會將輻射帶到香港,天文台強調,就算有輻射,到時輻射水平會大幅稀釋,不會影響健康。

天文台科學主任唐恒偉答覆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昨日開始,一股氣團由中國東北部向偏南方向移動,預料周四抵達香港。他強調,即使空氣中含輻射,抵港時已稀釋至極低濃度,對人體健康不會有影響。對於內地昨檢測到多個地區的空氣樣本含人工輻射,天文台表示與內地氣象部門保持溝通,昨亦掌握內地情况。

截至昨日港輻射水平正常

天文台強調,香港的環境輻射一直維持在正常水平,昨未有錄到輻射水平飈升。昨晚10時,本港境內的10個輻射監測站,錄得的輻射劑量為每小時0.08至0.14微希不等,本港的本底(天然)環境輻射水平介乎每小時0.06至0.30微希。

現碘-131 天然劑量十萬分之一

內地環保部門表示,過去3日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監測點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昨日再在東南沿海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的監測點,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為每立方米一萬分之一貝克以下。由於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為微弱,小於天然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毋須採取任何防護措施。

福島核電站輻射泄漏昨仍未見顯著改善,東京電力昨承認,1至3號反應堆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向海邊延伸的地道和地面坑渠中,皆發現高輻射積水。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表示,2號機組渦輪機房內發現每小時逾1000毫希的高輻射積水,可能是「反應堆安全殼的冷卻水和熔化的燃料,短時間接觸後通過某種途徑直接流出」,當前「最大憂慮」,是這些積水泄漏,嚴重污染地下水和大海。東電副社長武藤榮說﹕「很抱歉,我們暫時沒有明確時間表,不知(核災難)會延續多少月或多少年。」

法核部門﹕污染半徑或超100公里

日本傳媒昨稱,當局在核電站附近的海水,驗到高出日本法定標準1850倍的放射性碘。法國核安全部門主管更說,福島核泄漏的污染,已遠超日本政府所劃定的方圓30公里範圍,「污染半徑範圍可能超過100公里」。韓國《朝鮮日報》的報道更聲言,奧地利中央氣象和地球動力研究所(ZAMG)的分析稱,福島核事故向大氣中排放的輻射物質含量「已超過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水平」。但本報昨晚翻查ZAMG的網站,並未發現有關說法,英語媒體亦未有提及,消息是否真確有疑問。本報昨晚曾電郵聯絡ZAMG查詢,暫未獲回覆。

■新聞專輯﹕日本核危機

http://specials.mingpao.com/Sendai.htm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你是否記得張玲芝這名字?10年前警員梁成恩被「魔警」徐步高槍殺,懷有梁成恩遺腹子的未婚妻玲芝一度成為追訪對象;事隔10年,她的名字如她所願漸被淡忘,可以重過正常生活,但日本9級地震浩劫,令玲芝有感而發站出來,希望港人不要再盲目搶購食鹽等物資,「家破人亡的災民,仍井然有序排隊輪候食物,日本國民有這等情操,為何我們不可以?」

災民井然有序 為何我們不能?

劫後港、日兩地民眾反應,令玲芝有感而發。日本發生9級地震災劫後,當小學教師的玲芝與學生討論,驚訝發現有學生竟然對此表示「沒甚感覺」、「這是報應」或「擔心不能吃魚生或去日本旅行」。

有小學生指日本地震「報應」

玲芝不得不承認,外間的誘惑太大,學生除了在學校吸收知識,也有更多時間上網或看電視得到資訊。「但這些資訊是否正確?」她直言,科技發達令學生可從更多渠道吸收知識,擴闊眼界,不過,他們又能否自己分析?她希望家長和教師多花點時間跟子女和學生分享和討論,透過日常生活向他們灌輸正確人生觀,趁機會教育下一代。「我會向學生講解日本地震,再要求他們各自繪畫心意卡,送給日本災民。」

籲家長趁機灌輸正確人生觀

玲芝直言,當教師並非「我的志願」,不過性格決定命運,由於對教育學院不感抗拒,她把教院放在大學聯招的選項,最後順理成章入讀。「其實當老師也很適合我的性格。課室就是我的舞台。」玲芝十分享受教書的過程,亦最愛在課堂中跟學生討論世界各地新聞。天災過後,港日兩地民眾表現有極大差距,令玲芝有不少感想,更令她鼓起勇氣站出來,說一句真心話。

十年人事幾番新,梁成恩殉職時,其遺腹子梁凱軒尚未出生,轉眼間凱軒已經9歲,今日的玲芝樣子還是一樣,只是留了一頭長髮,多了一點滄桑。母兼父職的玲芝盡心教學,卻直認並非稱職母親。她說﹕「學校工作太忙,放工回家凱軒已經熟睡……」猶幸凱軒懂事,深知母親工作繁忙,從未因此撒嬌。

盼港人掃走悲觀情緒

玲芝說,即使與兒子相處時間有限,仍盡量爭取電話溝通機會﹕「了解他當天做過什麼?又會向他交代自己的事,例如媽媽生病了,不想回家傳染他。」她強調,家人最重要是溝通。

殺警案後,玲芝曾極度抗拒曝光,多次強調自己只是普通人。今次鼓起勇氣站出來,只因為覺得香港瀰漫著悲觀情緒,希望把正面信息傳開。她說﹕「有人可能覺得我傻,認為我太理想主義,不過我深信生命影響生命,即使10個人只有1個人睇到,依然值得。」

明報記者 梁琬珊 黃雄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商舖租金愈炒愈瘋狂,不單令旺區屢現「舖王」,連帶旺區以外的地區,不論是平民聚腳點或中產流連地也難獨善其身。為油尖旺區基層男士服務多年的官涌戲院難抵加租80%,下月被迫結業;另一邊廂,由威尼斯商人經營的意式連鎖食品專門店也因加租一倍而被趕入橫街。有地產代理坦言全港商舖租金升幅驚人,估計未來一年升勢持續,勢必蔓延至18區甚至各行各業。

有別於其他由大眾電影轉投情色口味的同行,官涌戲院為全港唯一純為三級電影而設的戲院,也是至今碩果僅存的色情影院。1987年,政府引入電影三級制,衛道之士不屑的電影作品,名正言順登上大銀幕。「以前稍見胸部也要剪掉,自三級制後頓時有種聲勢,投資者紛紛設立三級片院線。」戲院負責人說。

與其說是戲院,倒不如說官涌戲院是前舖後院﹕約1500呎的地舖內,門前放著貨架,掛滿5至20元不等的二手色情光碟和影帶,全是戲院的落畫片。女票務員一邊撕下老式戲票,一邊忙著按下錄影機和光碟機,為戲迷送上娛樂。影院與舖面只是一布相隔,間中傳來陣陣女演員的呻吟聲。

小戲院內,103個座位上零落的坐著40多個觀眾,儼如電影《無間道》中卧底交換情報的秘密場所。觀眾清一色是40歲開外的中年漢子,不少人半躺在半破的椅上,聚精會神盯著屏幕,有人則坐立不安,頻頻調位,也有人恍如置身家中,出入大開中門的男廁方便,再施然返回座位,一邊點煙一邊喝啤酒,點評戲中90年代打扮的日本演員,一個個口中念出廣東話的配音對白,有人訕笑,亦有人索性倒頭大睡。

負責人﹕90年代場場爆滿

1990年代初可謂色情影業最燦爛的年代,相關戲院逾40家,油麻地戲院、銅鑼灣東京戲院、西營盤金陵戲院等,幾乎「梗有一間喺左近」。不願透露姓名的官涌戲院負責人說,那時場場爆滿,有戲院日賺10萬元,但官涌戲院「生不逢時」,雖為三級電影而生,但因申請牌照繁複,由開始籌備至93年6月開業花了一年時間,惟三級電影聲勢已因影帶、光碟陸續出現而逐漸回落,至1997年再隨香港電影業步入黑暗年代。

為扭轉劣勢,那時電影業逢周二推出票價優惠,三級電影院則推出「一票多片」,只要保留票尾,當日無限制進出影院,「老友鬼鬼,全日任睇」等宣傳口號成功留住戲迷,官涌戲院多年來保持40元票價,觀眾大可由中午12時半一直看至晚上11時半,另外又設15元早場優惠,電影無間斷播放,開場時間以分鐘計算,「優惠是逼出來的,當時收入根本圍不到本」。

開創長者優惠 買一送一

不過,隨著互聯網進一步普及,網上氾濫的色情資訊進一步打擊本地三級影院,戲院接連倒下,原來的投資者站不住腳,現有負責人於2000年入主,更開創長者優惠,實行買一送一,但仍難力挽狂瀾。

負責人說,到官涌看這些「另類片」,就如去舞廳、夜總會,是「成人娛樂」。不過,有觀眾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基層街坊捧場是為了填補生活空虛,找個地方打發時間,與老友風花說月,是男性基層市民少有可以負擔的娛樂,「到茶餐廳嘆奶茶也要十多元,這裏數十元可以由日坐到晚,天時熱有冷氣,天時冷可擋風,好過在家發呆」。

區議員﹕區內男士失聚腳點

近年業主連連加租,近日更打算把6萬多元的租金再加80%,佔生意額超過四成,加上最低工資即將實施,廿多元時薪的員工薪酬減無可減,逼使戲院下月結業,「守到今時今日已是奇蹟,我們捱得過SARS和金融海嘯,卻捱不過貴租」。

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說,區內人口老化,多為基層市民,缺乏休憩場所下,部分男士會轉到戲院消磨時間,相信日後會令他們失去一個聚腳點,促請政府增建休憩設施。

明報記者 吳光熙

 

為扭轉劣勢,官涌戲院先後推「一張戲票,全日任睇」及長者優惠,實行買一送一,可惜仍不敵貴租及最低工資,將於3月結業。(余俊亮攝)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爾街日報》--從房地產業到零售業,再到公共事業,香港的大部分天下被幾個身家數十億美元的龐大家族統領著。來看看這幾個豪門帝王以及他們的家族事務。

李家

家長:李兆基

李兆基是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該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公司之一,旗下地產涉及商務樓、住宅樓及酒店集團。李兆基還同時出任另一大地產開發公司新鴻基地產的董事會成員,以及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主席,該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氣的唯一供應商。

繼承人:長子李家傑和次子李家誠均為恆基兆業副主席和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董事。

家族事務:李家誠和演員徐子淇於2006年成婚,後生下兩名女兒。長子李家傑最近喜得三胞胎,母親身份尚未知。各方猜測為代母生育。

.

李家

家長: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通過旗下公司,李嘉誠擁有了世界上范圍最廣的港口網絡、和記電訊網絡、香港最主要的電力供應商、香港最大的連鎖超市以及連鎖藥店、一家加拿大石油公司和英國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繼承人:長子李澤鉅是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副董事長。次子李澤楷是電訊盈科主席,該公司是香港最大的電信、電視、互聯網和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

家族事務:據稱李嘉誠及次子李澤楷之間存在爭端。去年,年僅20歲的香港演員梁洛施為李澤楷生下一子,今年7月,梁洛施又為男友誕下一對雙胞胎兒子。

.

何氏家族

家長:何鴻燊

何鴻燊是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該公司是澳門收入最高的博彩公司。他同時涉足交通、酒店、投資和房地產,其名下的信德集團在香港上市。

繼承人:他有四房妻子,17名子女,大太太於2004年去世。他的四太太梁安琪是澳門立法會議員。女兒何超瓊是信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兒子何猷龍是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濠博亞娛樂公司首席執行長,另一女何超儀是演員兼歌手。

家族事務:2008年,何鴻燊關系疏遠的妹妹何婉琪試圖阻撓澳博控股上市,但未能成功。2010年,經過四年的調查,新澤西州博彩業執法局試圖迫使米高梅幻象與何超瓊切斷業務往來,原因是何超瓊的父親何鴻燊被指與組織犯罪有關。何鴻燊否認了這些指控。米高梅公司出售了其在新州大西洋城百佳塔賭場酒店所持有的50%股份,並與何超瓊繼續合作,雙方在澳門合開有一家賭場。

.

鄭氏家族

家長:鄭裕彤

鄭裕彤是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主席,並從岳父周智元那兒繼承了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繼承人:兩個兒子,鄭家純和鄭家成。鄭家純接管了新世界的大部分管理事務。

家族事務:2005年,房地產商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起訴鄭家純和他的香港合伙人,索賠5億美元 。特朗普當時與鄭家純合作一個項目,他稱鄭氏集團低價出售集團下一處商業樓,並瞞稅1,970萬美元。該訴訟後來被撤銷。

.

郭氏家族

家長:郭得勝

郭得勝(已於1990年去世)與恆基兆業首席李兆基合作創立了香港市值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郭氏家族擁有公司大約42%的股份。

繼承人:三個兒子,郭炳聯,郭炳湘,郭炳江。他們打造了現實版的諾亞方舟,上面有一家餐廳、展覽廳、兒童博物館和酒店。

家族事務:2008年,79歲的郭氏女家長鄺肖卿取代長子郭炳湘成為新鴻基的非執行董事及主席。郭炳湘早些時候曾表示,他的兩個弟弟欲借訛傳他患有躁鬱症來罷免他的職務,但他堅持說自己很健康。2010年10月,鄺女士把郭炳湘從新鴻基家族信托基金的受益人名單中剔除。郭炳湘發表獨立聲明否認股份權益發生了變化。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即將發表,社會服務聯會指上半年度香港「貧窮人口」達126萬,佔全港人口18.1%,為歷來最高數字。社聯要求政府將4區試驗中的跨區上班交通津貼(每月600元)擴大至全港推行。

嗇色園及街工等團體亦趁施政報告前發表訴求,促請政府加強照顧低收入人士,街工要求政府把交通津貼擴至全港推行,嗇色園則建議設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彌補強積金的不足。

半年間增6萬多

社聯的研究顯示,貧富懸殊問題近月有惡化迹象,上半年高收入住戶群組的中位入息從去年的31,000元水平上升至32,950元,但低收入住戶群組的中位入息則維持在9000元水平不變,令貧富差距從過去4年平穩維持在3.4倍水平,今年上半年突然急升至3.7倍。

社聯對「貧窮家庭」的定義為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如1人家庭收入3275元,2人家庭7100元,3人家庭1萬元,4人家庭1.2萬元,以此計算到上半年有126萬貧窮人口,與2009年相比,半年間增加了6萬多名貧窮人口。特區政府本身並無貧窮人口定義,行政上一般以是否符合資格領取綜援或公共福利金作分水嶺。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表示,基層人士的工作收入根本追不上經濟增長,大部分行業亦被集團壟斷,「市民想靠自己做小生意亦很困難」。社聯政策倡議及國際事務業務總監蔡海偉則指出,政府2007年至今「派糖」1000億元,僅兩成資金投放於基層市民,大多讓中產人士受惠。他建議政府將交通費支援計劃擴展至18區,並取消1年的領取期限,以鼓勵低收入人士持續就業,協助解決家庭貧窮問題。

社聯﹕派糖僅兩成用於基層

長者貧窮問題亦愈趨嚴重,社聯指上半年長者貧窮人口達29萬,佔長者人口三成多,即每3名長者中,便有1人生活於貧窮家庭。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劍華指出,經濟逐漸復蘇,物價上升令長者生活開支增加;而金融海嘯後,子女給予長者的生活費亦見減少,有長者甚至需要補貼子女,故長者經濟狀况未有改善甚或轉差。

方敏生﹕香港無扶貧政策

方敏生建議政府檢討強積金制度、研究推行全民退休保障,以及放寬申請綜援資格,容許與家人同住的長者獨立申請綜援;政府亦應盡早規劃照顧行業如資助託兒、託老服務,一方面為低學歷人士提供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可解決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

方敏生批評政府現時的紓困措施只屬一次性,這種「開倉派米」的做法,不如制訂持久的扶貧措施,「自2007年解散扶貧委員會後,香港根本無扶貧政策可言」。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有怎樣的父母,便有怎麼樣的孩子,近日城中熱門話題之一「三低港童」,實在很值得為人父母的去反思。因為專家認為造成港童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父母本身,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港童,父母就要先糾正自己的行為和觀念。

其實「港童」現象並不算是什麼新鮮事,大家平日在身邊應該早已見識過不少恐怖小孩,例如大發脾氣、郁手郁腳、要人服侍、無禮貌以及不接受任何批評等等。所謂「三低」,即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及抗逆力低。現實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被傭人服侍慣的小皇帝,升中之後竟然連鞋帶也不懂綁,甚至食香蕉也不知怎樣剝皮;有些孩子嫌上學辛苦,父母就為他請假十多天,又或是賴床遲到,父母就出錢「飛的」或叫司機超速駕駛送回學校;又有些學童稍為遇到批評及挫折就想去尋死。專家指出,一手造成的港童的就是父母本身,他們過份愛錫子女,事事怕孩子吃苦,於是凡事都為他們代勞,結果就令小朋友失去獨立性。有些父母錯誤以為讚美就是良方,於是從來不批評或責備孩子,甚至努地將批評和教訓的說話包裝得動聽,營造出一個「超完美」的成長環境,但當小朋友上學之後,一遇到同學或老師的反對及批評聲音,就如天塌下來,給果小小年紀就不堪一擊想去自殺。

專家提醒父母,要避免子女變成港童,父母要留意以下3點:

1. 不做廿四孝
很多有傭人的家庭,不論大人或小朋友,都會漸漸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性,不單對家務零參與,簡直就是飯來張口。兒童專家指出,根據兒童成長階梯研究,不同年齡的小孩應做到某些的事情,例如在4、5歲便應懂得自行穿衣、如廁後自行清潔;6、7歲應懂得自己洗澡、睡覺。所以,父母應該讓子女學習照顧自己,否則在缺乏主動參與和學習的動力下,孩子就無法建立獨立思考和個人處事的學習機會,這不僅再只是綁鞋帶與魔術貼之間的問題,而是對於日後的競爭力也必然有深遠的影響。父母亦應該以身作則,就算有工人服侍,也盡量嘗試讓每位家庭成員負責一部份家務,一些自已能做的事情就不應過份倚賴別人,同時也要學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2. 放心撞板
很多父母過份保護孩子,總不想他們嚐到「失敗」和「挫折」的負面滋味,於是就把身邊所有事情過濾得有如蒸餾水般清純:困難的不讓他們做,只會拿亞軍的比賽就索性不參加。在如此「無污染」的環境下長大,小朋友日後當遇上挫折時就很容易不堪一擊,少則令他們缺乏獨立處事的能力,嚴重的甚至會令他們逃避困難而自尋短見。專家認為父母應該盡早放心讓孩子撞板,改掉過份緊張的態度,令孩子多嚐試失敗的滋味,這樣才可以在錯誤中改過及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認識金錢
身邊有些中產父母,一心以為由細開始少跟孩子講金,就可以避免他們變得俗氣,但結果卻弄巧成拙,小朋友長大之後對「$」完全無觀念,對物質只有鍾意和不鍾意兩種想法,鍾意就買,不會根據它的售價去衡量,完全缺乏金錢管理的能力。這除了是因為父母沒有由小教導他們「金錢是有限的」觀念外,也由於父母本身的行為也出問題,例如經常提供禮物以滿足自己及孩子的物慾,購物時疏爽不加思索的做法,過份濫買和祟尚名牌等都會令孩子耳濡目染。所以,父母應該節制自己和對孩子的物質,要他們學習珍惜或「量入為出」的消費原則,平日也應該培養孩子建立「自己的錢」的意識,唯有讓他們花自己的錢才會珍惜,並設法計劃如何管理自己有限的資產。

今日的港童,分分鐘就是日後的港女港男,父母想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就要從小開始朝正確的方向去管教。作為父母也要留意家中這面「鏡子」,好好看清自己的行為,這樣才可以身作則。

有時候,影像勝過千言萬語,一個外國拍攝的《children see,children do》短片,作為父母的你看完一定會明白一切。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2009年向國家文化部申請,把盂蘭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文化部已把盂蘭節列入涉及349個項目的候選名單中,審議結果最快6月揭曉。

有人說盂蘭節是「中國的萬聖節」,也有人說是中國的「鬼節」。原來盂蘭節的起源是一個關於孝道的故事,蘊含中國的傳統觀念及人文精神。雖然現時香港的潮汕組織會在多區舉辦盂蘭勝會,但這傳統習俗的傳承問題引起關注。

■習俗多面睇

盂蘭勝會是香港民間一種重要而普及的民俗活動,每年全港多個地方組織,架建大型臨時醮棚,舉行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會場

在佛教形式的盂蘭勝會會場,會搭起數座竹棚,主要有以下元素﹕

(圖)慈善閣經壇

(圖)天地父母棚

(圖)孤魂台

(圖)戲棚

(圖)神功戲

(圖)派平安米

(圖)路邊燒衣紙

■想一想

1. 若有外國朋友訪港,你如何向他/她介紹盂蘭節呢?

2. 有人說盂蘭節是「中國的萬聖節」,你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3. 你認為遵行盂蘭節的習俗是迷信嗎?試加以解釋。

文﹕陳業輝

圖﹕陳業輝、資料圖片

顧問教師﹕聖傑靈女子中學 李秋筠

盂蘭節起源
(明報)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盂蘭節又名「鬼節」,是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勝會,超渡祖先及餓鬼道眾生的節日。其實盂蘭節由農曆七月十五日子時(即七月十四日的晚上11時至十五日凌晨1時)開始,不少人誤將七月十四日視為正日。

盂蘭節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源自目連求母的故事。相傳修行得道的目連,得悉生前種下不少罪孽的母親在地府變為餓鬼,便用法力拿飯菜給母親,但飯菜送到口邊,即化為火焰。目連於是集合高僧,一同舉行大型拜祭儀式,以圖超渡一眾亡魂,化解母親的孽。最後目連和母親同成正果,成為地藏王護法。傳說為後世傳誦,並演化為民間習俗。

其實,盂蘭節並非香港本土的節慶活動,而是四五十年代,很多潮州、海陸豐、鶴佬等移民避難來港時引入。因此,盂蘭勝會多出現在一些潮州人居住的地區,如黃大仙、石硤尾等。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