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05:05

【明報專訊】廣州市政協委員紀可光月初向政府提案,要求廣州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用普通話廣播,一石激起千重浪,觸發大規模捍衛粵語運動。數以千計年輕人(有說逾2萬人),湧到地鐵江南西站出口集會,力挺廣州話;而廣東的幹部、傳媒及文化界名人,甚至廣州電視台高層,也或明或暗的力撐廣州話。廣州人為何反應如此激烈?這場廣州的保衛粵語運動,實與香港近年連串保育事件,密不可分。

語言文字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語言文字,從來都不是溝通工具那麼簡單,對政權而言,它具有重要的社會控制功能,是政治制度的主要組成。清朝思想家龔自珍曾有言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欲滅其國,先毁其史。」民間稍作改動,變成「欲滅其國,必先毁其史;欲誅其族,必先去其文化」。無論「史」,還是「文化」,都是一個族群集體回憶的主要載具,是其身分認同的泉源。因此,語言文字有深刻的政治烙印。香港70年代爭取中文合法地位的「中文運動」,就被詮釋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行動。

建立政權後,推出新語言、新文化,同時重新修撰史書經典,目的不外乎再樹正統,炫耀新政權的蓋世功績、宣揚統治理念,並將各族群的集體記憶抹掉,古往今來,莫不如此。明朝修撰《永樂大典》、清朝花費大量精力編制《四庫全書》,秦始皇滅六國後,實施「書同文、車同軌」,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全面推廣國語,封殺台語等,都有這方面的需要。當然,統一文字語言,對政令通行大有助益,還可大量減省施政成本。

中共建政後,同樣制訂了標準普通話,以及簡體漢字,並在全國推廣。不過,這種「推廣」,是帶有強制性質的行政指令,而在中央集權的體制下,其效率或殺傷力,非常驚人。過去幾十年,全國「推普」,除了講普通話的人口激增,其強烈的排他性也成就了它的「纍纍碩果」。

少數民族語言瀕危

年前,國內40多名語言學家,聯名緊急呼籲保護瀕危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化,因為全國56個民族中,已發現的少數民族語言有120多種,但每一到兩年就消失一種。2007年中,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司長李宇明曾表示:「目前中國會說滿語的人已經不到100人!」滿族逾千萬人口,只有不足100人會說滿語,能書寫滿文者,全國更不足20人。百年前的滿清皇朝,滿文滿語還是官方文字語言,今天竟淪落至此!這些民族語言的衰落、消失,雖有環境、語言本身生命力等因素,但北京當局的語言政策,也該有一份「功勞」。

80年代是北京的少數民族政策最寬鬆時期,當時對新疆、西藏的宗教打壓力度最少,對少數民族的母語也比較寬容。而且,當時粵語隨著香港電視劇及流行曲而大舉北伐,打下大片江山,當局對此也能容忍,而非今天那樣,連電視主持也禁講港台腔。近年,隨著疆獨、藏獨轉趨活躍,北京的推普力度也不斷加強,甚至成為各級官員的政治任務。

廣州人深明,當局以政治力量去強推普通話的結果,意味著粵語的生存空間很快會萎縮,最後變成「滿語」的翻版。他們對北京行政命令的威力,比香港人的體會深刻得多,危機感也大很多。而且,如果只是單純在廣州推廣普通話,大可增加一至多個普通話台,讓廣州電視台保留粵語頻道,這豈非兩全其美?但紀可光建議以普通話取代粵語廣播,則令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今日是廣州電視台,他朝會也可以「推普」為名,禁止電子傳媒使用粵語,屆時粵語的消忘也就指日可待了。正是這份擔憂,促成捍衛粵語運動。

當然,廣州市民反應如此激烈,還有更切身的現實因素。廣州經過30年的經濟起飛,到處都是新大樓、新屋苑,而舊建築早被拆得七七八八,舊社區也被毁得差不多了,今年初展開的廣州史上最大規模舊城改造,連最後一片集體記憶的淨土「西關一帶」,也不能倖免。大拆大建之後,廣州還是廣州嗎?廣州還剩下什麼呢?類似的拷問,香港的80後年輕人也曾悲鳴吶喊,更走上街頭,保衛天星碼頭、保護菜園村。

留住廣州文化 守護集體回憶

廣州城的消逝已無可挽回,而粵語也就成了留住廣州文化、守護集體回憶的孤燈殘燭、最後堡壘。此時此刻還不挺身而出?這種使命感、危機感,驅使廣州市民在強大專政壓力下,也不惜飛蛾撲火,燃燒自己去照亮南粵的大地,傳遞守衛粵語文化、傳承集體回憶的決心!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島)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05:30

(星島日報道)鑑於反應熱烈,勞工處昨宣布即日起增加港人赴澳洲德國工作假期計畫名額,前往澳洲的每年一千個名額限制將會取消,赴德的名額亦由每年一百個增加至一百五十個。成功申請的三十歲以下青年人,可逗留最多十二個月,其間可工作賺取旅費,預料將有更多青年到外國體驗生活。由於澳洲是唯一沒有要求參加者自購保險,政府呼籲參加者出發前應購買合適保險。記者:梁愚瀚

  現時本港分別與澳洲、紐西蘭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訂立工作假期計畫,給予年齡介乎十八至三十歲的青年,到當地逗留最多十二個月,期間可以工作賺取旅費,亦可報讀短期課程進修,增加外國生活體驗,至今共有約一萬二千三百名青年參加;另透露港府正與南韓討論落實工作假期計畫。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澳洲工作假期計畫推行已九年,一直是最多香港青年揀選,每年都超額報名。勞工處昨日宣布,即日起增加香港與澳洲和德國的工作假期計畫名額;前往澳洲的每年一千個名額限制將會取消,是首個不設申請限額的國家;而澳洲青年來港的名額亦由每年一千個,大增四倍至五千個。而實行近一年的香港╱德國工作假期計畫申請名額,亦由每年一百個,增至一百五十個。

  赴德名額增至150個

  勞工處發言人相信,放寬申請限額將令報名人數急升。由於現時參予計畫的多個國家,均要求參與者出發前購買合適的醫療、住院及責任保險,唯獨澳洲當局沒有這要求,發言人昨特別呼籲有意參加澳洲工作假期計畫的青年,盡量根據行程日數,購買合適保險計畫,增加保障。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表示,涉及工作假期的保單金額受年期影響,參與者須設定出發及回程時間表才能購買,除了一般人壽、意外及醫療保險外,他特別提醒透過計畫到外國兼職的年輕人,應注意受聘時僱主是否有提供勞保,以及其保障內容。

  近期參與工作假期計畫的青年屢次發生意外,在澳洲出事導致身體受傷,其中去年底一名二十八歲青年,在公路驅車時遇車禍致癱瘓,但由於他在出發前沒有購買合適保險,除在當地每日需支付高昂住院費,回港的巨額醫療專機費用,家人亦無法支付。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06:00

【經濟日報專訊】繼港男、港女後,香港近年亦「出產」了獨一無二的「港童」。在中產父母生兒育女「一個起、兩個止」下、加上不敢逆意的外傭貼身照顧,子女變成矜貴的「小皇帝」,走在街上不難看見操控父母、拳打外傭的孩子,有升了中學還不懂綁鞋帶及自己洗澡、看著香蕉也不知如何剝皮的孩子,他們均是被過度呵護照顧至沒有自理能力的新一代「港童」。

本報將以系列形式,探討「港童」問題、其「罪魁禍首」、成長後的長遠影響,及其行為與情緒病的因果關係。

據美國兒童成長階梯研究,不同年齡的小孩應做到某些的事情,例如在4、5歲便應懂得自行穿衣、如廁後自行清潔,6、7歲應懂自己洗澡、睡覺;然而,有心理學家發現,有學童升中後才學習綁鞋帶、洗頭及便後清潔;有孩子被過度照顧至不願上學「捱苦」,連續拒絕上學十多天,即使上學,亦因賴床遲到,父母卻安排司機超速駕駛送其回校。

心理學家指,在其輔導的個案中,三分之一涉及這類「港童」問題,他們更坦言,校內亦有同學與自己一樣;最嚴重的個案,要花3年時間才能「追回」自理能力。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坦言,現今家長對子女過度照顧、過分緊張,加上有家傭陪伴左右,新生代的自理能力差了很多:「以前父母買綁蝴蝶結的鞋,逼我們獨立,學綁鞋帶……現在,不是工人在側替小朋友綁,就是家長索性買黏貼鞋!」

父替中三子洗澡 稱親子時間

她透露,其輔導的個案中,多達三分之一兒童問題涉及自理能力,出現「港童」特徵,他們因同時出現多種問題而求助,例如成績差、拒絕上學等;自理能力出問題的程度各有不同:「嚴重的有中三學生仍由父親替其洗澡……竟說是親子時間!」

不少父母或以為不懂洗澡、綁鞋帶是小事,認為總會有人代勞,最重要是將來賺到錢,但事實是,自理能力低會接影響孩童自信心及自我形象,對學業及將來發展均有長遠影響。

鄒凱詩透露,曾接觸一個較嚴重的中一生個案,還未懂洗頭和綁鞋帶,就連便後清潔也是小六才學習:「連護髮素都不懂如何用……未學懂便後清潔時,更乾脆不在學校上廁所!」

除自理能力差,由於被過度照顧,該學生開始好逸惡勞:「在家就是被照顧,食和玩……上學時,遲遲不肯起床,父母請司機接送,超速駕駛送校!」回到學校,連體育課也覺得是苦差,生怕被蚊叮,開始告病假逃避;最終,連續十多天拒絕上學,父母要求助心理學家。

雖然該學生指校內亦有和自己一樣情況的同學,但鄒凱詩表示,當他們漸漸發覺自己與其他同學不同,做不到別人做到的事,便會失去自信心、自我形象低落,做任何事也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甚至逃避,嚴重影響將來發展。

易失自信形象差 家長應放手

像這樣嚴重的個案,自理能力過低並已影響學校生活,或需花2至3年,去「追回」一些別人幾歲便學懂的事。

「其實現時不少中學生仍不敢一個人睡,甚至與媽媽同床,因而連學校的宿營活動也不敢參加,這影響他們獨立,就連社交能力也受影響!」

鄒凱詩提醒家長,應該學懂「放手」,讓子女可以自立。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13日 星期四 00:03

城市保育這議題近年在香港鬧的熱烘烘,尤其是在鄉郊的地方,大家都關注怎樣在發展之餘,不至於令原來的老鄉民流離失所。其實,不只是人,很多我們本土的原生動植物,在多年的城市發展而早已慘被逼遷。

還記得盧文氏樹蛙嗎? 這是香港獨有的品種,由盧文先生(Mr. J.D Romer) 於1952年在南丫島一個山洞首次發現,這種樹蛙亦因此而命名, 在80年代也陸續在香港的一些離島和郊野公園發現其踪跡, 包括大嶼山 的赤鱲角。1992年因新機場關係,它們被逼要搬家了。幸好在各方保育專家的幫助下,它們被送回老家南丫島, 並十分適應新居所的環境。

但不是每個物種都那麼幸運,以香港鬥魚為例, 這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類,只可在珠江東部的香港和廣東沿岸發現其踪影,其中又以西貢 深涌的濕地為其重要的棲息地,但在90年代末,因為發展商的破壞,令到牠們的境況堪虞-在香港,無論是瀕危與否,淡水魚類都是不受法例保障的。

可幸的是,本港仍然有不少專家致力於本地物種的保育工作,像在2008年7月至10月期間,有一隻綠海龜冒著颱風回到香港,產下了七窩龜卵,數量達800多枚。漁護署 將一半的龜卵作天然孵化,其餘一半則進行人工孵化,成功孵化比率達到99%。要知道每1,000隻小海龜中僅有一隻能長大成年,它們可是十分珍貴!

住在鬧市中的香港人,可能不知道香港動植物品種豐饒,其實,大家無需要穿州過省、舟車勞動,已經可以輕易接觸大自然。位處新界西北的米埔 ,就是獲《拉姆薩爾公約》劃訂的國際重要濕地,每年吸引近十萬隻雀鳥到港過冬;當春回大地,候鳥逐漸離去,但米埔依然熱鬧:肥美的基圍蝦,漂亮的蝴蝶和蜻蜓等昆蟲。參加米埔公眾導賞團,更有專業導賞員沿途解說。認識大自然,快樂易事!

如想聯絡本專欄作家,請按此電郵   wwfhk@ymail.com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4/01 11:17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誰是外國人眼中的香港美男子呢?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在網站上選出香港歷年來最美男藝人排行榜,已經逝世多年的張國榮排名第一。由於今天(1日)剛好是張國榮逝世七周年紀念,香港將有多場紀念活動舉行。

逝世七年的張國榮,俊美形象依舊深留人心;最近在CNN的網站上,張國榮就被選為香港最美男藝人第一名,而梁朝偉和梁家輝則是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其實CNN向來就對張國榮有著極高的評價,還曾經評選他為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之一,而在這一次的排行榜中,CNN則稱他是既性感又優雅的美男子,甚至直言香港演藝界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演員。

七年前的今天,張國榮選擇在香港文華酒店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此,各地影迷都會在「哥哥」忌日這天,前往文華酒店前獻花。由於今(1日)天正是張國榮逝世七周年紀念日,香港也將舉行多場追思活動,紀念這位永留影迷心中的傑出藝人。(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專訊】謎語一則﹕Albert Yip,猜一種食物——「答案」竟是牛栢葉!網上近日流傳天水圍 一間酒家的火鍋餐單,其英文翻譯被評為「笑爆嘴」,成為熱話,被譏為「大陸化翻譯」,如手打魚蛋是「Hand fighting fish balls」。有翻譯專家說﹕「近九成錯!這不是翻譯,是憑空揑造!我們常常笑大陸翻譯差,這次輪到香港蒙羞了!」有關酒家承認錯誤,歸咎請了內地大學生翻譯出事,已付錢找專人改正。

這張令人忍俊不禁的「英文菜牌」來自嘉湖海逸酒店滿庭芳海鮮火鍋酒家。旅遊界立法會 議員謝偉俊 說﹕「荒謬的菜牌竟然出現在這麼好的酒店餐廳內,真是失禮人!搞笑!會影響香港國際城市的聲譽,旅遊發展局應幫幫有困難的食肆。」

酒樓位於酒店 議員指損港譽

該酒家姓胡經理昨晚接受本報訪問時說,早前有一名港人帶外籍朋友來吃火鍋,突然投訴英文菜牌。胡氏說﹕「我英文不好,但也被嚇倒!牛栢葉竟是『Albert Yip』,粉絲是『fans』!」他說因上任不久,平時多接本地客,又主力控制食物水準,沒留意菜牌的翻譯,當時已立刻向客人道歉。

懷疑是上述客人的網友事後在食評網站圖文並茂講述事件,盛讚酒家美食,但笑言當日要逐道菜向外籍友人解釋,沒時間吃飽。他又幽默地推介該店美食「Albert Yip」。

胡經理感嘆說﹕「我翻查紀錄,發現原來以前有人找內地人翻譯,對方應該是大學生。想不到會 錯得這麼離譜!唉……」他說,點心菜單大致沒錯,「因為是我在以前任職的食肆抄來的」。他說已花1500元找翻譯公司重新翻譯火鍋菜單,「新的菜單一個星期左右便可用。」

正重新翻譯 專家﹕值得稱許

城大專上學院語文學部高級講師謝聰說,初時以為操刀翻譯的內地人用Google網上翻譯鬧出笑話,「但看過全份菜牌,發現更離譜,完全是生安白造!」他說火鍋菜牌58道菜中,只有鮮冬菇、鮮牛肉等數項勉強譯對。「文法錯晒!有些是普通話拼音、英文再加廣東拼音,如黃沙豬潤竟然是Huangsha Pig Run,Run是廣東拼音,但外國人看了就會想﹕什麼豬跑了?至於Albert Yip,根本像是拿某人開玩笑!」謝說,美國 肥牛譯成Cephalomappa更是離題萬丈,「我到網上一查,發現那是植物!」

謝說﹕「其實很多香港茶樓點心的特點、頂點、中點,普遍被翻譯成XL、L、M,也是常見錯誤!」謝希望市民不要對搞笑翻譯太苛刻,該店承諾立刻改進也值得稱許,但應該汲取教訓,維護香港的旅遊形象。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11:45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今年舉行最後一屆會考。有七成會考生不滿重考後不能升讀舊制。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過去兩個月,訪問1400多名應屆中五會考生,近七成人認為,當局對末屆會考生支援不足,他們重考會考,亦不能報讀舊學制預科課程,又擔心不能適應新高中學制。

調查發現,只有6%受訪者表示,會在重考時修讀新學制,不選擇的原因包括擔心銜接問題、不認識新課程及缺乏信心。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建議當局在會考放榜 前,增加對考生的支援,讓他們了解出路,以及在放榜日,設立聯招中心,安排們轉讀新高中課程。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18:00

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天客運碼頭及北衛星客運廊,今日正式啟用,碼頭現時每日平均有85班船,接載5000名旅客。

全新建造的海天客運碼頭提供跨境渡輪服務;北衛星客運廊則建有10個附設登機橋的停機位,專供窄體飛機使用。兩項設施均在去年12月中開始試業。

旅客乘船抵達香港國際機場海天客運碼頭,轉乘飛機離開香港,可免繳120港元的飛機乘客離境稅。另外,旅客可在主要的珠三角口岸預辦登機手續,預先領取登機證及託運寄艙行李,令船程更加舒適。

She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