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保育這議題近年在香港鬧的熱烘烘,尤其是在鄉郊的地方,大家都關注怎樣在發展之餘,不至於令原來的老鄉民流離失所。其實,不只是人,很多我們本土的原生動植物,在多年的城市發展而早已慘被逼遷。
還記得盧文氏樹蛙嗎? 這是香港獨有的品種,由盧文先生(Mr. J.D Romer) 於1952年在南丫島一個山洞首次發現,這種樹蛙亦因此而命名, 在80年代也陸續在香港的一些離島和郊野公園發現其踪跡, 包括大嶼山 的赤鱲角。1992年因新機場關係,它們被逼要搬家了。幸好在各方保育專家的幫助下,它們被送回老家南丫島, 並十分適應新居所的環境。
但不是每個物種都那麼幸運,以香港鬥魚為例, 這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類,只可在珠江東部的香港和廣東沿岸發現其踪影,其中又以西貢 深涌的濕地為其重要的棲息地,但在90年代末,因為發展商的破壞,令到牠們的境況堪虞-在香港,無論是瀕危與否,淡水魚類都是不受法例保障的。
可幸的是,本港仍然有不少專家致力於本地物種的保育工作,像在2008年7月至10月期間,有一隻綠海龜冒著颱風回到香港,產下了七窩龜卵,數量達800多枚。漁護署 將一半的龜卵作天然孵化,其餘一半則進行人工孵化,成功孵化比率達到99%。要知道每1,000隻小海龜中僅有一隻能長大成年,它們可是十分珍貴!
住在鬧市中的香港人,可能不知道香港動植物品種豐饒,其實,大家無需要穿州過省、舟車勞動,已經可以輕易接觸大自然。位處新界西北的米埔 ,就是獲《拉姆薩爾公約》劃訂的國際重要濕地,每年吸引近十萬隻雀鳥到港過冬;當春回大地,候鳥逐漸離去,但米埔依然熱鬧:肥美的基圍蝦,漂亮的蝴蝶和蜻蜓等昆蟲。參加米埔公眾導賞團,更有專業導賞員沿途解說。認識大自然,快樂易事!
如想聯絡本專欄作家,請按此電郵 wwfhk@ymail.com
留言列表